想事干事首先考虑群众利益
曾经的“东营杯”篮球赛是汝州及周边县市关注的赛事
东营村游园
东营村党群服务中心(航拍图)
展开剩余81%铁路货场里,铲车正在作业
时光记忆——史全有和他的“老伙计”
东营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和设施名列汝州市前茅
从湘汝食品厂参观通道看生产车间,这个厂生产的辣条享誉省内外
6770亩耕地连片成方
东营人的日子像这家门口晾晒的辣椒一样红红火火
□张鸿飞文/图
“这两台是1996年出厂的。”村干部查看车辆铭牌的话音刚落,一连串的“咔嚓”声响起,相机把史全有和他的“老伙计”定格在2024年11月22日13时58分。
史全有今年72岁,是汝州市临汝镇东营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,身边的“老伙计”——东方红拖拉机(推土机),是他在1995年3月17日当选东营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后买回来的,为东营村的生产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的组织,村委会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,在这两个岗位上,史全有一口气奔跑了近30年,若按一个人的生命阶段,那正是“而立”之年。
在这近30年中,史全有带领村“两委”把一个曾经出过重案主要罪犯的村庄,建设成为全国敬老模范村、全国妇联基层工作先进单位、河南省生态文明村、河南省卫生村,2023年创建为“五星”党支部,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突破150万元。史全有也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、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,并成为第十一届河南省人大代表。
“当时接到通知回来参加村支书选举,我没想到会选上。”史全有说,那一年他43岁,正带领施工队在连霍高速参加修建巩义服务区。出乎意料被选上后,他对自己说,那就回村好好干3年,但没想到3年变成了马不停蹄的30年。
周流长今年80岁,原任村党支部副书记,在他的眼里,史全有是一个有思路、有闯劲,有超前意识的人,否则,哪能带动有1500多户人家、7600多口人的东营村?
的确如此,当了5年空降兵复员回村后,史全有就去了洛阳,一门心思扑在了工程承包建设上。得益于绿色军营的淬炼和市场的磨砺,史全有的性格既坚韧,又灵活机智善于发现机会和商机。
眼光向外抓招商引资。1998年前后,千方百计争取铁路部门在东营建设铁路货场并组建装卸队;2009年9月成立汝州市东营农机专业合作社;2009年多次赶赴省城招商引资在东营村建成汝州市湘汝食品厂;与中铁郑州局洛阳车务段合作,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“招工驿站·五星工坊”助力灵活就业。
数据显示:铁路货场每月配送建筑石料等物资6.4万吨,带动就业30余人,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增收120多万元;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从种到收“一条龙”服务,本村村民只需支付油钱;依托湘汝食品厂建设的“大福乐·五星工坊”,带动本地300余人务工,年人均增收3万元,每年90%的粮食实现内销,与汇迪面业、天润雪面业强强联合,形成了特色产业链和特色产业优势。
眼光向内抓和美乡村、乡风文明建设。经济之治在乡村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,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保障。集体经济产业兴旺之后,史全有和村“两委”一班人,把心思用在了和美乡村、乡风文明建设上。
饮水安全工程覆盖率达100%,户厕改造普及率达90%,投资12万元建成水冲式公共卫生间2座;全村道路实现高标准硬化,安装太阳能路灯272盏,主干道铺设下水道与镇区污水处理厂连通;新打机井50眼,修建水塘1座;全村栽植绿化26000棵,全村6770亩耕地实现“田成方、路成网、树成行、渠相连”,旱涝保收。
东营村的文化大院是全省第一家,依托文化大院组建的戏曲文化合作社、秧歌队、腰鼓队和铜器社经常举办活动,东营村篮球队还曾赴郑州参加全省农民篮球赛事。
在东营村,最让史全有挂牵的是60岁以上老人,及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生娃。对长者,每年两次免费体检,直至春节为90岁高龄长者发放1200元慰问金;对学生娃,自2021年以来连续为考上大学,或硕士、博士的学生发放奖学金,2023年开始为参加中招考试的学生每人发放500元生活补助费,减轻他们家庭的负担,促使他们心无旁骛的学习。
在红白喜事处理上,东营村人也受益于史全有的超前意识,而比其他地方的村民轻松。1997年,在史全有提议下试行了一年多的《东营村红白理事会章程》正式落地,从此东营村的这两桩人生大事,有了规矩可循。
“史书记想事干事首先考虑的是群众的利益。”东营村第一书记周平平说,村里的老人现在最发愁的是,“他不干了,谁来干?”周平平今年33岁,是土生土长的东营村闺女,2023年5月被镇党委选派驻村,她的话很有代表性。
史全有说:“当干部,只要心正,不贪不占,就可以。”
上一篇:没有了